外泌体的定义和组成一、外泌体的定义 外泌体(exosome)是一种由各种活细胞通过内吞一融合一外排等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产生,并通过主动分泌方式排出细胞膜外的脂质双分子层膜性囊泡,其本质是脂质双分子层,直径为30~100nm,密度为1.15~1.19g/mL。外泌体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早期核内体的形成和晚期核内体的形成两个过程。晚期核内体也称为多泡体,最后从细胞膜释放出来。外泌体的细胞来源及其内部的蛋白质含量决定了它的密度。一般来说,外泌体大小相对均一,呈“杯形”或“双凹碟形”,在人体体液中呈球状。 二、外泌体的组成 外泌体中含有些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微RNA(miRNA)等。由于外泌体特殊的生成方式,外泌体中含有的细胞质膜、核内体等蛋白质成分要比高尔基体、细胞核、线粒体等相关蛋白质成分多。外泌体还包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HC 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 Ⅱ);四跨膜蛋白超家族,如CD81、CD82、CD63、CD9和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等。由于外泌体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包裹在其里面的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能保持稳定活性,被受体细胞摄取后发挥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
|